精英团队
Elite team
在现实中,在海外遭遇商标抢注的中国企业绝非王致和集团一家。王致和集团的律师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发现,欧凯公司将自己所代理的商品商标抢注的事件并非首次,其还抢注了“老干妈”辣椒酱、“洽洽”瓜子、“今麦郎”弹面、“白家”方便粉丝等其他国内知名的食品商标。
此前,“狗不理”、“北京同仁堂”、“六必居”等中华老字号商标在海外都遭到抢注,这不仅影响了老字号的声誉,也给企业走出国门设置了贸易壁垒。
不单是老字号
事实上,不单是老字号商标遭遇了抢注风潮,几乎每一家准备进军海外市场的知名中国企业都面临着商标被抢注的风险。
“近年来中国产品声誉提高,国外商家嗅觉灵敏,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品名称是海外抢注的热门。”德衡律师事务所资深知识产权律师王艳玲说。
格力电器公司的“格力”商标在巴西被抢注。新科、康佳和德赛3个商标在俄罗斯遭到一家公司的抢注。“英雄”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红星”二锅头在欧盟被抢注。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据国家工商总局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抢注的有2000多起,造成每年约10亿元无形资产流失。
“商标被抢注已成为每一家准备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阻碍和风险。”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合伙人吴琼说。
吴琼表示,抢注的目的无非两种:一是借此牟利;二是海外同行企业通过抢注商标制造知识产权纠纷,向我国企业设置贸易壁垒。
2000年,青岛海信集团商标在德国被抢注,前后历时近6年,最终以50万欧元的价格将商标购回。而注册一件商标的费用,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一般为2000美元,东南亚等国家一般在1000美元左右。注册成本和转让价格之间的巨大差额,使得更多的人加入了抢注中国知名企业商标的行列中,甚至出现了产业化的趋势。加拿大多伦多甚至有一个叫作“中华老字号抢注公司”的网站。这家公司的页面中整齐地排列着数百家中华老字号商标,在网上公然大批量买卖中华老字号。
中国企业缺少商标规划
王艳玲律师认为,中国企业对于商标等知识产权权益淡漠,不积极主动去海外注册商标,给了国外商家可乘之机。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一共有效注册商标344万件,其中外国企业在我国注册的商标达60万件。2008年,外国企业通过《马德里协定》到我国申请注册的就有1.7万件,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总量已经达到了13万件。而我国的企业通过《马德里协定》,在外国申请注册的商标的数量,去年是2059件,总数才8600件。
曾代理老字号“狗不理”商标被抢注案的天津市天金商标事务所所长米阿前认为,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基本没有商标品牌市场的监测预警系统。
为商标花钱是值得的
虽然,中国企业在海外频频遭遇商标抢注侵权,但是大多数企业多以磋商、妥协的方式解决或者干脆保持沉默置之不理,像王致和集团这样采取强硬态度提起诉讼却为数不多。
“这不完全是一个勇气的问题,还是一个钱的问题。”资深知识产权律师王浩说。
王浩介绍,在发达国家商标权利诉讼的费用是比较高昂的,以费用最高的美国为例,一件较为完整的异议程序,一般要10万美元左右的律师费,案情复杂一点的更高。
此外,在商标诉讼中很难事先准确估计案件的律师费,因为诉讼是一个相对程序,一方的律师采取任何行动都会给对方造成律师费用增加。比如按照国外的习惯,律师把对方的意见转达给你本身就是工作,就要收费。
这对于习惯要求律师事先包干费用的中国企业来讲,一方面会认为国外诉讼的费用高,另一方面不能预见费用,也容易让国内企业产生畏惧感。
王浩认为,这对于产品出口量大的国内企业而言,1000美元、1万美元甚至10万、20万美元不是付不起,只是他们不习惯付。“因为他们在国内已经养成了注册一件商标2000元,一件商标确权纠纷几千元的习惯,所以他们不愿意打国外的商标官司,他们不认为一件商标确权案件值得花这么多钱。”王浩说。
王浩认为,王致和不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知名度的企业,但在商标被抢注后,表现得比大企业、知名企业要积极,这并不是说王致和比他们有钱,而是王致和认为,为商标花钱是值得的。(法制日报 许浩)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留言板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